首页>检索页>当前

复旦大学微纳中心“科研科普融合创新基地”将向社会开放

发布时间:2024-05-23 作者:任朝霞 来源:中国教育新闻网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记者 任朝霞)5月22日,记者从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微纳系统中心了解到,该中心依托大型超净实验室率先探索和建立的集科研与科普功能为一体的“科研科普融合创新基地”落成,将于7月1日起向社会开放。

该科研科普创新基地位于复旦大学江湾校区,走进展厅,历史文化与科技感融为一体,从远古时期的结绳记事出发,详细介绍了各类计算硬件以及集成电路发展史、并以各种自制模型和展品予以展示。科研科普创新基地还对外展示了微纳系统中心最新科研成果和科普书籍,如脑机接口芯片、类脑智能计算平台、柔性可穿戴设备与人机交互系统、微纳结构极端制造、自组装光刻技术等。

“科研科普创新基地的建设,是学校和信息学院服务社会的具体举措,希望能为社会、特别是为青少年提供近距离接触信息科学技术、了解技术前沿的平台,启发未来的‘科学之星’。”复旦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党委书记徐阳表示,接下来,将有更多的系和中心纳入平台,以更加全面的形式展示学院的科研成果,让科研和科普深度融合。

听机器人讲解集成电路发展史,戴上VR眼镜观看一个芯片生产的全过程,穿上净化服走进实验室体验科学家的日常……”微纳系统中心主任丛春晓教授介绍,后续会引入虚拟现实技术和机器人技术以丰富科普教育形式和内容,提高科普教育的互动性和趣味性。同时,利用科研科普创新基地不断开发社会资源、建立资源共创共享机制,为社会大众提供多元化、高质量的科普教育。

0 0 0 0
分享到:

相关阅读

最新发布
热门标签
点击排行
热点推荐

工信部备案号:京ICP备05071141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 10120170024

中国教育报刊社主办 中国教育新闻网版权所有,未经书面授权禁止下载使用

Copyright@2000-2022 www.jyb.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京公网安备 11010802025840号